如何在家高效地写毕业/科研论文,有哪些技巧

先从最近看到的一篇关于讲“高薪的人有什么特点”的文章谈起。这位HR大佬讲到,职场上有两类人:

一类人是“直线型思维”,认为每天多做一点,回报也会多一点。比如:每天多加班两小时,可以多画一张图;多挖点土,挖掘机技术就更上一层。

直线型的工作,目标和方向是明确的。它需要的是努力和勤奋。

另一类人是“网状型思维”。也就是,他不光是看到了自己的工作,还会去主动接触关联的业务、关联的资源。会调用各种资源,给自己设立一个最佳工作路径。

听上去,有点像在迷宫中穿梭,努力给自己找出那条、最快到达终点的路径。

那位HR大佬认为,网状型工作的人,在职业生涯里会有一些优势。

很多拿高薪的公司高管,会有“网状型”的特性。他们能达到比较高的位置,可能有运气成分,可能有贵人帮忙,但更多地是自己突破了一些瓶颈,进行了调研、找到了资源,闯出了一条路来。

好了,言归正传,回到正题。如何在家高效地写论文?和上面那位HR大佬的观点相关,我有两点体会:

一、尝试从“没听说过的”角度来研究一个问题

我感觉写论文其实也是上面两种思维方式的体现。“直线型思维”写论文的人,会查很多相关专业的资料和文献,然后找出一个选题角度,选择一个工具,再调研、论证,再进一步充实论据......(知乎上和百度上有很多写论文的干货指导,这里就不展开说了)。

按上面这种思路认认真真写下来,论文会是“合格”的。但是呢,不太容易有惊喜,或者有别开生面的什么观点。

而“网状型思维”的人,当他想真正想找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探讨时,除了在熟悉的专业领域里查文献、找资料,往往还会尝试利用自己现有知识范围以外的知识——去了解自己现在完全没听过、没注意过的方法,然后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知识都关联起来,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。

也就是说,他会努力想办法去找到一个大部分人“从没听说过的角度”来研究这个问题。

遥想当年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最终拿了省级优硕,用的也是“网状型思维”。不过现在回想起来,当年写论文的时候可能这张跨专业知识体系的“网”撒得过大,选题“跨界略猛”(结合了一个尚有争议的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理论),以至于十多年过去,我的导师和学生吃饭时还常拿当年我的毕业论文来开涮:

导师说,在我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,院里导师们展开联合评审。结果,现场有一半的导师对我的论文评价极佳;而另一半导师则认为论文选题已经逼近别的专业方向,与本专业方向不符。持不同观点的两派导师为此产生了一阵激烈的辩论。

不管怎样,我要感谢上天眷顾,当年运气是真的好。

可见,写论文有时也讲运气(太扎心了)。实际上,写论文的过程,是在梳理和构建你的知识体系,然后用你平时积累知识所形成的“思维体操”,去搭建出你在某一个专业研究方向上的“小楼”。

所以,当我们开始写一篇论文时,不要低估与自己研究方向不那么相关的领域的专业知识,要相信:在我们现在所有已经知道的知识范围以外,肯定还有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东西。

而一旦你选择回避知识的前沿,仅仅围绕自己现有的、确定性的、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论文撰写工作时,查资料、理框架的过程可能会很舒适,但大概率不会收获太多额外的新奇发现,和激动人心的成果。

二、论文的“高级感”并不是来自于“工具”

在专业研究中,有很多很厉害的工具,比如你学了爬虫,就可以随心所欲找自己需要的研究数据了。根本无需去伪造数据,或者担心别人填写你的问卷的时候胡乱应付。

学了R,你就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回归分析结果和图表,甚至能处理时间序列。

学了机器学习,你就可以让机器替你干脏活儿累活儿,帮你快速分析出决策树、做出词云,甚至是做文本情感分析与主题发现……

但是,即便这样,有位导师的话说得非常中肯:请你记住——不管多么时髦和高级的工具,也不应该成为你论文选题的起点。

他说,选用了某种方法时,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[1]

——为什么要使用到这种方法?是因为自己熟悉吗?是因为别人不熟悉吗?
——这个问题是否适合这种方法?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更好处理该问题,即便这个方法你并不熟悉?
——你能获取到这种方法需要的数据吗?这些数据通过该方法的处理,能否产生你需要的形式?

这个思路很有道理。

说到炫技的工具,我还想起曾经在网上看过有人用Excel做出了汽车方向盘的指针表:

这个图是用散点图来构造的指针 图源:http://club.excelhome.net/thread-1291275-1-1.html

一些人说,其实科研论文搞来搞去就是那么回事,来来去去有一些固定的套路,所以配合牛X的工具,灌些水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但事实上,论文长得什么样,既体现出你对这个专业的洞见,更体现出你平时构建出来的知识体系,甚至体现你的个性。而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,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,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。而且,随着知识的增多,建立联系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大。

这时,你对平时积累的知识体系“如何调用”,就变得非常重要。这决定了你的方向。

乔希.维茨金是美国的天才神童,他既顶着象棋大师的头衔 ,又拥有连续21次赢得全美国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成绩。他出了一本书叫《学习之道》。
在书中,他写了自己的一个学习秘诀叫“划小圈”,就是不断的练习那些最基本的步骤,直到变成一种无意识的动作,不用思考就能做出来。
比如,练习国际象棋的时候,他会先把他棋子拿开,只剩下王和兵,反复熟练它们的走法,作之后再一步一步增加棋子,提高难度。
练习太极的时候,他经常会花几个小时,只是做把手往外伸出去几寸,然后又收回来的动作。
其实,他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这些基础动作,一般人花个两三天甚至几小时就觉得可以上手了。但他说,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体会越来越深,感觉越来越好[2]

由此可见,一件事从“做得到”上升到“做得好”,首先不是去做深奥的炫技,而是反复夯实最基础的原则。

这里再强调一下,写论文切记炫技。比如,整个看起来高大上的题目,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(看起来是很高级但考虑数据是否靠谱了吗?),完全不顾是否能收集到实证资料,以及实际工作量的多寡。这就是常说的“论文灌水”。

三、关于“在家写”这个问题

宅在家的时间比较自由,但也正因为自由,干扰自己写论文的因素也变得很多。比如,长时间坐着写东西,你会想站起来吃点什么,或者听听音乐,刷刷淘宝抖音;又或者接到同事的电话,赶紧先忙着发填写申报材料,发完材料再继续写,发现:唉,原来的心流和思路又没了;又或者,看了半天的文献还找不到思路,写了一段话就写不下去,心烦,干脆换个工作内容,开始忙别的活......然后,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论文还半死不活地躺在你的电脑上。

所以,在家做研究、写论文,我推荐“一气呵成”起草论文的方法。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,不允许自己做别的事情,给自己定一个完成量。如果你还差一点就完成某一个部分的内容,那么建议可以把“上厕所”这件事也利用起来——通过忍一忍的方式(比如你对自己说“必须把这段话写完才能起身上厕所”),来督促自己快速推进,这样一来,写论文的效率会提升很多。

另外,我还推荐一位叫Carr的教授提出的高效写论文的方法:写论文初稿的时候,千万不要进行编辑

他认为,如果你边写边考虑字号、缩进和段间距,还时不时停下来斟酌一下遣词造句(例如“这里是用‘推’好,还是‘敲’好”?)……时间就快速溜走了。

除了时间消耗,这种编辑动作还会给你带来另外的两个困扰:

一是你的思路被阻断。本来的一些奇思妙想或是连珠妙语,可能转瞬即逝,再也无处寻觅。

二是“沉没成本”效应。后面迭代环节,许多文字需要被直接扔掉。一旦你编辑文字,精耕细作,就会对这段文字产生“特殊的感情”。之后即便发现它可以删,你也不情愿果断删除[3]

总结一下,要实现在家高效的写好毕业/科研论文,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——充分调动你的知识体系,寻找不同领域的关联知识点,从而找到创新的切入角度和思维方式,采用的论据不炫技、不浮夸、不虚假。

只有论文的内容达到这个层次,你的专业内功才能完全地体现出来,从而成就一项充满专业洞见和深刻思想的好研究。

 

 

参考

  1. ^王树义,如何选研究题目?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yODI1MzYyNA==&mid=2653540242&idx=1&sn=e7a3570ca46b59896b5b537ed99d35a9&chksm=f389a545c4fe2c53e5afc9780f106e3d5d377a41097aa31a750a4cbbec837c4877e66600efea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
  2. ^伍锌,总写不出好文章?你需要的不是高深炫技,而是反复夯实基础 https://book.douban.com/review/9380960/
  3. ^投必得学术服务,如何快速写作论文初稿? 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5795904